最新资讯!1000公里续航,10分钟快充!宁德时代刚刚发布的麒麟电池,到底行不行?
是被麒麟电池刷屏的一天!
宁德时代正式发布CTP3.0麒麟电池
原材料价格高企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动力电池企业降本的重要手段。
而在现有材料体系尚无颠覆性变革的前提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的难度较大。为此,通过结构技术创新,提高有限底盘空间的体积利用率,成为主流电池企业技术攻关的重点。
6月23日,宁德时代第三代CTP - 麒麟电池正式发布,再度激起行业的强烈关注!!!
小科普:“什么是CTP?”
CTP(cell to package 电芯到电池包,也叫无模组技术)和此前零跑的CTC(cell to chassis,无电池包技术)、比亚迪的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一样,均属于工程创新 - 也就是在不改变电池化学体系的前提下,通过结构改进,提高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
据了解,麒麟电池采用了第三代CTP技术,因为省去了模组组装环节,让电芯直接集成在电池包,从而使得体积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轻松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
单从数据上来看,麒麟电池无疑是可以力压友商竞品的“大杀器”。
有网友表示:如果是真的,那还有什么理由买油车↓
据宁德时代方面介绍,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特斯拉4680电池可提升13%。
第三代CTP技术实现了续航、快充、安全、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的提升,可适用于磷酸铁锂、三元电池,涵盖乘用车、商用车领域。
“麒麟电池的发布是宁德时代持续巩固技术优势的体现,电池领域的竞争正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随着自主新能源车企向上突破,以及海外车企新能源车型的密集推出,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需求将快速扩容,麒麟电池等创新电池技术的发布,将支撑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的持续提升。” 6月23日,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表示。
那么,宁德时代的CTP3.0麒麟电池技术
到底“秀”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挖一挖~
01、在电池结构上
宁德时代的CTP3.0结构相较于前两代,彻底取消了模组设计和电池包的横纵梁,这样就会带来第一个好处:电池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更高。
图源:黑马有车
此外,宁德时代独创底部空间共享方案,将结构防护、高压连接、热失控排气等功能模块进行智能分布,释放了6%的能量空间。
这就是好比同样大小的房子,一个被开发商分成了大大小小的商铺,一个直接被拿来做仓库,对比之下,自然是空间利用率更好的仓库储货量更高。
此外,因为空间利用率更高,所以麒麟电池在同等体积下,电量比4680电池系统多装了13%的电量。
02、在安全性能上
根据官网放出的图片显示,麒麟电池将横纵梁、水冷板与隔热垫合三为一,集成为多功能弹性夹层。
在冷却技术上,麒麟电池采用了宁德时代全球首创的电芯大面冷却技术,基于电芯的变化,将水冷功能置于电芯之间,可使换热面积扩大4倍。
电芯控温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一半,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分钟快充。
极端情况下,电芯可急速降温,从而有效阻隔电芯间的异常热量传导。也就是说,在安全性上,麒麟电池也进行了重大升级。
说到这里,大家最关注的一点,麒麟电池将于何时上市?
根据宁德时代的自述,麒麟电池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你期待吗?
CTP赛道再升温?电池厂商争相布局
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创新,引领行业新风向。
2019年9月,宁德时代全球首款CTP电池包量产下线,搭载于北汽 EU5;比亚迪紧随其后,于2020年3月发布其创新技术刀片电池。
凭借着空间利用率提升、电池包减量、能量密度提升等优势,CTP电池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带领下已经开启大规模应用。
据起点锂电大数据预计,此次麒麟电池的发布将进一步提升CTP的行业渗透,2025年CTP将成为主流的电池系统设计方案。
麒麟电池 图源:宁德时代
目前,国内外整车厂、电池厂
在CTP技术上
均推出了不同的代表作品
蜂巢能源
与传统590模组相比,蜂巢能源CTP第一代减少24%的零部件;第二代成组效率提升5~10%,空间利用率提升5%,零部件数量再减少22%。
中创新航
推出的One-Stop Bettery无传统壳盖,通过多功能复合封装、一体桥接电连接、高剪切外绝缘等技术,使结构重量降低了40%、零部件数量减少了25%、空间利用率提高5%。
软包电池企业中
如远景动力、捷威动力等
也在试水CTP方案
捷威动力
基于软包大模组概念推出的积木电池技术已成熟,送样国际车企,国内规模推广在即。
远景动力
远景动力软包CTP同等空间内电池容量将增加一倍,续航延长至1000km,预计2024年量产。
车企端
特斯拉
已公布了其将用于4680电池的CTC技术。
领跑
零跑
4月,零跑发布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并表示将在零跑C01上率先量产应用。
领跑
哪吒汽车
6月初,哪吒汽车发布采用CTP技术的天工电池系统,并表示明年底将正式发布CTC技术。
从上述企业的技术路线可以看出,
虽然电池产品的具体名称不一样,
但技术都是围绕CTP来展开。
在车企、动力电池企业争相布局
CTP、 CTC技术的背景下,
电池厂的话语权将重新占据上风,
在产业链中占据的价值也将进一步上升。
与此同时,CTP电池包零件方面的变化
带来供应商的改变,
市场格局也将被重塑。
比如锂电设备、结构件、
电池托盘、水冷板等零部件需求上升,
相关企业迎来新一波机遇。
来源:CHINAPLAS国际橡塑展、CATL宁德时代、起点锂电大数据、电动星球News、黑马有车、21世纪经济报道、界面新闻、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