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政策观点】坚持「基建先行」及「创造容量」的规划方针
本届特区政府锐意解决土地房屋问题,继去年在施政报告中发表相关措施后,日前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及年度卖地计划也一脉相承,展示了更多的政策细节。即使面对市况调整,政府依然继续着力扩容增量丶维持土地供应步伐,并支援青年住屋需要。有了清晰的解困方向,只要一步一脚印地向着目标全速迈进,定能破解这个老大难问题。
为配合去年施政报告所公布,在第二个五年期(即2028/29年度至2032/33年度)不少于一半公营房屋项目必须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的目标,预算案相应提出推动建造业创新科技应用的举措,如兴建首座先进建造业产业大楼,及完善「组装合成」供应链。透过落实这些措施,我们期待公营房屋的建筑效率能够有所提升,以改善未来十年公营房屋供应「头轻尾重」的情况。
基建发展配合建屋进度
此外,政府也提出会在今年第四季公布香港未来的主要运输基建发展蓝图,我们建议当中必须包含优先次序及相应的具体落实时间表。除了配合熟地供应及房屋落成进度之外,更可令居民免受「开荒牛」之苦。
虽然近月有三幅地皮接连流标,但政府依然保持持续稳定的土地供应。2023/24年度预计全年潜在土地供应可兴建约20550个单位,而当中十二幅政府官地,预计可提供9120个单位,比例是自2018/19年度以来,为近五个财政年度最多。此外,卖地计划中也首次纳入来自东涌东填海区的用地,显示该区域的土地供应即将踏入收成期,反映政府土地供应「底气」充足。然而,过往实际成功批出的土地供应与潜在土地供应均存在落差,尤其面对现时的市场气氛,政府仍须小心处理流标风险,为未来十年熟地供应计划缔造一个好开局。
详细规划平衡不同群体所需
为回应市民对「上车」和青年住屋问题的诉求,政府在卖地表内两幅位于荃湾及东涌的土地,在卖地条款中分别加入「港人首次置业」和青年宿舍的元素。我们乐见政府采取新的政策举措,但也建议当局详细规划当中的执行细节。为帮助青年健康发展,现时的青年宿舍内会设有活动室及休息室等设施,但如何与私人住宅混合发展的项目中有效融合,则需考虑及平衡不同群体的生活需要。
另外,预算案也调整了多年未有变动的从价印花税税阶,虽然涉及数额不大,在整体置业成本中只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组成部分,但相信也会受到青年及首次置业家庭的欢迎。
综上所述,财政预算案和年度卖地计划,与施政报告首尾呼应,为各项政策方向提供了更多细节及投放资源。我们期望政府能够继续坚持「基建先行」及「创造容量」的规划方针,走在问题之前,为香港未来带来新希望丶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