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不可发布违法信息/重复内容/垃圾内容/拼接内容/软件自动发布,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最新资讯!“用工荒”“就业难”矛盾再现,如何实现人岗“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3-03-10 09:12:11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春节假期刚过,“用工荒”“就业难”并行现象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各地经济和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加足马力复工复产,用工需求也大大增加,发达地区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春节阶段性用工短缺问题集中爆发,导致实体产业“用工荒”问题在2023年年初格外突出。另一方面,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使务工者的就业意向产生变化,外出打工不再是养家致富、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归雁”返乡风潮渐起。


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冷暖,“用工荒”“就业难”矛盾多年难解的背后,也暗藏着新的变化和机遇。



劳动力供需错位,实体产业缺工成“老大难”


实际上,“用工荒”并非春节期间的一时之困,部分地区、行业常年都面临着招人难的困扰。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较上年减少666万人。劳动力资源更加紧张的背景下,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产业缺工现象屡次被“点名”。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电子产品制版工、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等电子信息产业缺工现象明显;三季度车工、焊工等技术工种岗位缺工现象较为突出;四季度汽车生产线操作工、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等汽车行业相关岗位缺工程度出现上升。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指出,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存在错位,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一方面,企业招工难问题突出,服务员、操作员等一线普工常年短缺,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数字化、智慧化程度不断提升,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劳动者技能转换需要时间,求职就业难度或将进一步加大。


当前,“用工荒”“招工难”现象开始由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随着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的上升,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地导致用工需求增大。有专家赴江西、安徽等地工业园区调研发现,当地缺工现象也十分突出,其原因主要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资上升空间较小有关。此外,一些地区城镇化建设水平较低,很多企业、园区周边缺少生活配套设施,也使当地企业在招工市场上缺乏对务工人员的吸引力。


务工人员求职预期与企业环境的错位进一步显现。随着劳动者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新一代务工人员对工作待遇的关注点由单纯的薪资拓展到更广泛层面,综合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空间、家庭照护需求等因素在就业考量中的比重逐步上升。数字经济发展创造大量灵活就业机会,年轻人的求职意向也逐渐向互联网相关行业倾斜。入行门槛低、多劳多得、自我实现的舞台更广等原因使网络主播、外卖骑手、自媒体写手、电商推广、网游陪练等新兴职业的认可度迅速提升。“宁愿送快递也不进工厂 ”,相较之下,一些实体产业、中小企业岗位在薪酬待遇上不具有竞争力,员工福利体系也不完善,无法获得年轻人青睐。



地区软实力影响“候鸟”去留抉择


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关系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趋势和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流变。


中宣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上升到2021年的64.7%。10年间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约1.8亿农村人口进城,成为城镇常住人口,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渐进转移,成为现代产业工人主体力量。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期积累的产业和经济优势,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地区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产业发达地区本地劳动人口较为紧缺,对外来务工人员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传统上扮演了提供劳务输出的角色。而随着中西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劳务输出地区开始出现明显的人口回流趋势。


媒体盘点各地公布的2022年人口数据时发现,在2022年全国人口规模负增长的情况下,广西、重庆、甘肃、青海、江西、贵州等六省(市)常住人口实现“逆势”增长,其均属中西部省份。媒体梳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发现,近10余年间,外出农民工占比持续下降,从2010年63.31%下滑至2021年58.71%;2016-2021年,吸纳全国半数以上农民工的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等东部地区,农民工总量从15960万人减少到15438万人,占比从56.65%降至52.78%。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不断加码产业政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中西部地区设厂生产。相对较低的实际生活成本、陪伴家人的现实需求、熟悉的乡土环境与生活习惯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家门口就业”成为不少务工人员权衡后的实际选择,新农人乡村创业也渐成趋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率为90.7%,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


年初,各地保用工“抢人大战”空前激烈。沿海各省开启“逆向招工”,有的向劳务输出重点地区开设返岗专列、专车或包机,有的发放一次性返岗补贴或奖励、鼓励务工人员早日返岗,有的利用大数据精准推送招聘信息、开展“直播带岗”。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抓住春节契机举办各类对接活动,提高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积极性。


人才会“用脚投票”,地区“软实力”成为影响选择的关键因素。有舆论指出,游子回家并不缺少情感引力,但部分人群对返乡就业仍存在顾虑,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区在医疗健康保障、教育资源质量、物流便捷程度、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创业方面也不同程度上面临着融资困难、技术支撑不到位、产业基础薄弱、创业环境不成熟等问题。而城市规模大、公共服务好、就业机会多的地区,又因为落户门槛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欠缺等问题,使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始终处于“愿落不能落、能落不愿落”的尴尬状态。宜居才能宜业,安居才能乐业。“花式抢人”只是权宜之计,让“过客”变“归人”才是长久之策。



保用工稳就业,需统筹发展、综合施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要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提高人岗匹配率,保障劳动力市场动态平衡。各地政府应提升周期性用工预警能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加强对重点行业用工供需情况的动态分析和研判;聚焦市场主体,多举措助企纾困解难,因地制宜开展就业帮扶、稳岗扩岗、用工支持;政企互动搭建灵活、精准、高效的线上线下平台,为务工人员及用工企业做好对接服务,加大对不实信息、欺诈招聘等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力促就业市场的动态平衡。


用心“留人”,完善劳动力市场配套制度。产业发达地区需进一步健全城乡劳动者的用工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医疗、教育等方面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外来务工人员不但能够赚钱、安身,也能获得身份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小城市、县乡地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齐驱,发挥优势积极融入区域产业链,“筑巢”引“归雁”,加快补齐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短板,优化返乡入乡就业创业生态,让返乡人员留得安心。


厚植工匠文化,加强用工和就业观念引导。以产业发展带动劳动者收入和福利水平提升,不断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督促企业重视务工人员需求新变化,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回应员工诉求;开展常态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竞争力,帮助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高质量的就业;健全人才评价体系、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吸引更多劳动者关注实体产业,走向技能成才之路。


责任编辑:kics96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机构最新动态

实力商家展示

  • 云霄一手货源
  • 一手货源
  • 商家通
  • 潮牌工作室
  • 广州市新翼服饰
  • © 烟立秀货源网